蓋特資訊維護交易安全,賺取創意新商機。

蓋特資訊維護交易安全,賺取創意新商機。

蓋特資訊維護交易安全,賺取創意新商機。


蓋特資訊
蓋特資訊 維護交易安全 賺取創意新商機

「在台灣,好的身分驗證機制只有五%人在用。」十多年來,蓋特資訊創辦人向可喜曾經代理國際資安系統、幫國內多家銀行建置身分驗證系統,然而他也發現,在成本壓力下,真正好的驗證系統無法普及到所有人,因此興起了自行開發產品的想法。

從二○一一年開始發想,一二年申請專利,一直到一三年的十一月,產品才真正完成。而這項技術,究竟和坊間的作法有什麼不同?能夠在一四年接連獲得新北市政府和新加坡兩項創業競賽的首獎,並在匯豐、星展、摩根大通等十家銀行支持的「金融技術創新實驗室計畫」(FinTech Innovation Lab)中,獲選到香港進行三個月的培訓。

以網路轉帳這項服務為例,向可喜表示,過去銀行常見的作法是:透過簡訊發送一次性驗證碼,但若手機遭駭客安裝惡意程式,不只密碼會被竊取,也可能攔截銀行的認證簡訊,轉發至駭客手機。一二年,歐洲銀行就因類似手法損失了四千七百萬美元。

而蓋特想到的解決方案,是「綁定用戶端設備」的推播互動式身分認證機制。有別於簡訊發送,他們採用App推播的方式,每當有交易發生,銀行就會推播認證訊息到該用戶手機,用戶必須透過事先設定好的認證方式,如指紋、悠遊卡感應,或是密碼等,才能啟動並完成交易。換言之,即使手機掉了,也不用擔心被盜用。

原本蓋特只是想單純解決這樣的問題,但經過三個月在香港與匯豐、星展等國際級銀行深度互動後,他們發現。在這項技術基礎下,其實還可以發展出更多元、創新的應用場景。

新安控設計 省去繁雜手續

「他們(國外銀行)的需求是台灣看不到的。」例如當時有一家國際級銀行告訴蓋特,他們想要推出一項專為「九五後」使用者設計的P2P轉帳服務。大致概念是將手機的通訊錄與銀行帳戶作串聯,讓使用者只要選擇通訊錄就可輕鬆完成轉帳。而蓋特被賦予的任務,就是協助該銀行在省去繁雜操作手續的狀況下,仍能符合安控標準。

那次經驗讓他們想到,在台灣,同樣的模式可應用在網拍、互助會或是社區管委會收款。舉例來說,社區主委可發送每月預約扣款的訊息給所有住戶,經銀行身分驗證機制,其他住戶會收到訊息,按下確認鍵後,銀行會先將該筆金額圈存,時間一到就自動扣款。

這一方面取代了人工到超商繳費,甚至是挨家挨戶收款的過程,提高了便利性;另一方面銀行則可以省下一筆手續費。這已經不只是發想中的概念,預計今年底前,台灣就會有銀行推出這樣的服務。

至目前為止,蓋特已爭取到國內七家銀行的合約,其中中國信託的合作案已經在日前上線,主要用於提高非約定轉帳的金額上限。

用多少算多少 銀行接受度高

中國信託資訊部協理李嘉銘表示,當時他們其實找了很多家廠商評估,最後選擇蓋特,第一是因為他們的技術有專利,雖然綁定客戶手機端,但不會將客戶資料存在銀行,避免隱私問題;再者,蓋特的產品彈性高,不只可以用在台灣,也能支援香港、新加坡等國的規範,未來銀行若想將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也沒有問題。

而對中國信託最大的誘因,是蓋特的商業模式。不同於資訊服務導入多須先花費一筆龐大的建置成本,蓋特則不收取任何建置費用,並依使用者數量計費。換言之,在產品初上線,用戶數仍少時,銀行也不須承擔太大的壓力。

「我們對產品有信心。」向可喜說,這技術至少能有五年的好光景,而銀行也都同意和蓋特簽訂五年合約。「我們的模式要等客戶上線後一年,才會感受到強度。」當用戶數累積到一定程度後,蓋特的營收也將跟著起飛。
認定單一手機 轉帳更安全

Step1 銀行用戶利用網路銀行進行轉帳,轉帳需求送出後,銀行將認證機制推播至用戶事先綁定的手機。

Step2 用戶收到推播訊息後,利用指紋/悠遊卡/數字密碼等事先設定好的驗證方式通過認證。

Step3認證資訊回傳給銀行,核准該筆轉帳執行。